幼儿园作为我们成长时期认识外界的第一场所,一直会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对于幼儿教育,应更加注重“寓教于乐”,因此一所好的幼儿园,不仅体现在师资力量上,还体现在设施和环境建设上。
本文精选了五个幼儿园设计案例,注重建筑融入当地环境,注重内部空间环境建设,打破了传统幼儿园建筑“方盒子”的理念,从孩子的视野出发,实现幼儿与环境的良性互动,从空间环境中培养幼儿的五感和认知能力,启发孩子对于空间的思考。
案例一 丹麦莱恩斯太阳堡幼儿园 / Christensen & CO Arkitekter
项目分类: 绿色建筑 教育建筑 幼儿园
项目年份:2011
“太阳堡”幼儿园位于丹麦哥本哈根以北30公里霍斯霍尔姆自治市,被称为“丹麦最为环保的零碳综合型幼儿园”。以“可持续建筑”(Active House)为原则,旨在实现“给予比获得更多”的愿景,努力为孩子、大人和环境带来更多福音。它设计独特,房顶的角度经过了精心的计算,并覆以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板,保证程度的接收阳光。同时建筑拥有超高的天花板和屋顶开窗,立面窗户经过推算也安装在最佳位置,为幼儿园构建了健康室内气候的建筑环境。
此项目是依据“Active House”的原则进行设计与建造的。可持续建筑原则,就是要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为用户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给予比获得更多”的愿景。“Active House”原则注重室内环境、室外环境以及可再生能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建立了新的框架,致力于促进人体健康,提高生活幸福感。
丹麦威卢克斯公司为太阳堡幼儿园设计了个性化的采光与通风设施,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让孩子们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享受着充满乐趣的快乐生活。建筑室内气候舒适健康,日照充足,空气清新。斜屋顶使建筑不同部分的天花板高度不同。室内空间以自然通风为主,独特的设计、适宜的房间大小和良好的消声装置给孩子们提供了安心舒适的环境。
建筑布局上, 这里相当于是一个包含着大街、小巷、小广场以及娱乐室的迷你小城镇,它由三大区域组成:幼儿区(与集体活动室相连);少儿区(与集体活动室和露天室相连、通往户外);建筑中部设有餐厅和公共活动室。整个建筑独特的设计使“太阳堡”充分使用可再生能源,并实现太阳能除了满足自身消耗,还有盈余。
案例二 越南“乐高式”砖砌幼儿园Chuon Chuon Kim 2 / KIENTRUC O
项目分类:教育建筑 砖砌建筑 幼儿园
项目年份:2016
该项目位于越南胡志明市,建筑面积409平方米。建筑整体像一座巨型的乐高,外墙全部采用砖砌材料,留有不同大小的开口形成图案。这些开口不仅具有通风的功能,还增加了砖砌外墙的丰富性,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
幼儿园内部以一个游乐空间作为整个建筑的核心,建筑布局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屋顶设有一开放性花园,随着楼层向上延伸,建筑内部空间逐渐与屋顶花园连在一起,极大拓展了视野。Chuon Chuon Kim 2 幼儿园是一个神秘又充满惊喜的地方,场地不断的转折变化,能够让人感受到每个区域不同的光影氛围,足以满足儿童及参观人员的好奇心。
案例三 日本KO幼儿园 / Kids Design Labo
项目分类:教育建筑 幼儿园
项目年份:2019
该项目位于日本松山市,占地面积2220平方米。是一个重建项目,旨在让孩子“在玩耍中获得健康。”通过将办公室、托儿所等空间进行横向或纵向的移动,创造出灵活自由的活动空间,使其看上去像一条完整的街道,为儿童进行攀爬跳跃创造出足够的活动范围。
山梨大学教育学部的中村和彦老师提倡的幼儿期很需要习得「跑」「跳」「堆」「端」等基本动作,在该空间能够自然而然的得到锻炼。项目原址的庭院十分平坦,只能进行简单地游戏活动,不能满足儿童多方面的成长需求。重建后幼儿园庭院拥有了天然草坪和起伏的小山丘,聚集了各类花草鸟虫,让儿童在得到更多锻炼的同时,深切感受到自然的乐趣。
案例四 芦山地震灾后重建——雅安市集贤幼儿园 / 东意建筑
项目分类:教育建筑 幼儿园
项目年份:2017
该项目位于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唐家镇集,占地面积2490平方米,属于芦山地震灾后重建的一部分。建筑场地有4米的高差,原为农田,一边与学校和村舍相邻,另一边面朝开阔的田园。梯田逐级向流沙河方向跌落,远处层峦叠嶂,极目之处是山谷的开口。幼儿园用地只能通过中心校场地与外界联系起来。
由于需要容纳12个班级教学,标准建筑面积应为4300平方米,场地面积明显不足。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建筑师提出采用集约式布局形式,为儿童提供尽可能多的活动空间。首层局部架空成为入口。两个活动室单元分三层叠放于场地靠学校的一侧,用加宽的走廊联系起来。休息室、音体活动室以一至二层的小盒子的形式,分散插入主体体量,小盒子的顶部成为多个室外场地。
建筑整体犹如一个垂直叠加的小型聚落,之间的“空隙”承载着幼儿的活动和交往,疏远了儿童与地面空间的距离,为儿童提供了更多开放的活动空间。利用不同标高的屋面平台,在二层、三层形成多个班级活动区域。走廊被不规则地拓宽形成“街道”,幼儿园每个功能用房对应着“街道”,也有着颜色、形状各异的门及窗户。深窗台形成高低错落的壁龛。生活在这个微缩的街道里,每个儿童都能规划出属于自己的活动路线。
案例五 法国la ruche幼儿园 / TRACKS
项目分类:教育建筑 幼儿园
项目年份:2018
该项目位于位于塞纳河和马恩河南部地区内的一个名为Perthes-en-Gâtinais的历史小镇的中心区域,是该地区的自然公园(Fontainebleau et du Gâtinais)的一部分。建筑师在设计时着重考虑了幼儿园建筑的环境效益,建筑主体采用线性排列的方式建在同一标高平面上,从而创造出一系列容纳了不同功能的不同开间和高度的空间体量,在视觉效果上赋予每个体量独属的特性,并且这些体量尽可能的朝操场打开,使整个视野更加考阔。墙体材质运用木框架和木质表皮,与当地环境自然融合。45°倾斜的坡屋顶勾勒出建筑独特的外轮廓,使得幼儿园的外观就像是孩子们所创作的画作一般,简单却鲜明,拥有十足的几何感。
为了使项目更加符合作为自然公园的一部分,在场地中加入了灌木丛等自然元素,为儿童提供了更为开敞的空间,使儿童更加亲近自然。建筑的周边地区覆盖着名为BRF的木条,使整个空间更加柔和,也改善了周边的树木的生长环境。整个幼儿园园区都被灌木丛环绕着,铺地采用硬质铺地和软质铺地相结合的方式。建筑师还在基地中种植了一些小树,有助于将来形成更大片的树林园区。
在幼儿园的背面有一个由架起的园艺花池组成的教学花园,该花园是一个专门用于收集雨水的空间,为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营造出了一个有利的生存环境,也拓展了儿童的探索空间。
建筑的室内空间都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充分考虑了儿童的舒适性。使用天窗采光,最大限度地开向室外庭院,保证的充足的阳光,形成了宽敞明亮的室内教学空间。教室山墙上画着昆虫图标,作为室内空间的引导标识,同时呼应了该项目作为自然公园一部分的理念。
结语: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基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及自身特点,幼儿园建筑具有特殊性。无论是建筑的立面设计还是内部空间功能划分,都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舒适性及适用性。幼儿园建筑设计需要注重其功能合理性、造型美观性、布局合理性、使用安全性,为幼儿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学习环境。